籃球場
Advertisement

第一節[]

10:50[]

首先,在這波攻守轉換的推進中,拓荒者呈現 1-3-1 落位型態,如圖 1-1。我們可以觀察到,四號 Zach Randolph 低位的要位(Post Up),在拓荒者的進攻裡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。一號、三號與四號先在強邊形成了一個 Post Feed 的態勢,利用四號低位的優勢,可以在早期推進時,直接把球餵進去發動低位的攻勢。請注意,四號會隨著外為求的流動不斷轉移方向要位(Seal Off),這是拓荒者非常強調的動作,如圖 1-2 所示。1-3-1 落位關於餵球的應用尚不止此,還有高低餵球、交換等動作,在此先行略過。

拓荒者接著打了一個 UCLA Cut 的變化應用。低位的機會沒有出來,四號立刻上到高位,全員移動形成一個類似 2-3 的高落位。此落位將所有的進攻球員佈在罰球線以上,目的在於清空禁區以利球員搋次攻擊籃框。如圖 1-3,一號傳球給側翼後,通過五號高位的掩護(UCLA Cut)至籃下要位得球。

一號在低位得球後並非如一般的 UCLA 直接打掉,面對身材高大的 Jason KiddSteve Blake 基本上討不到便宜;如圖 1-4,五號下沉與一號反向的擋拆(Screen and Roll),搭配四號的要位,才是這個 play 的殺著。

如圖 1-5 所示,一號通過 UCLA Cut 到籃下要位後,其防守者被卡在一號後方;當五號與一號於接近禁區的地方擋拆時,很容易迫使對手為鞏固禁區而換防(Switch),造成錯守(Mismatch)。在此,五號 Joel Przybilla 可輕鬆發揮其中距離投射能力;如果傳給弧頂的二號,右側又形成了一個三人餵球的形式。

POR 060127 vs

圖 1-1

POR 060127 vs

圖 1-2

POR 060127 vs

圖 1-3

POR 060127 vs

圖 1-4

POR 060127 vs

圖 1-5

10:15[]

此乃 Single-single,是 NBA 各隊基本招式之一 Single-double 的變型。請見圖 2-1,拓荒者推進至前場時,依然注重低位的攻擊機會;一號、二號與五號,又形成了一個強邊的三角形。

見圖 2-2,低位的機會未開的情況下,即演變為圖 2-3 的形式:四、五號分站低位兩側,二、三號則一前一後,開啟 Single-single。由 Single-single 可衍生出各式變化,此即其一。二號佯裝向左移動,繼而向右通過三、四號的掩護;其中,三號的掩護看似蜻蜓點水,實則能有效阻礙選擇繞過四號掩體的 X2。

圖 2-4,本 play 的最終目的仍是帶出四號在低位的要位機會。其餘球員則向弱邊移動,清邊製造二打二的空間;圖 2-5,如果找不到餵球的機會,四號與二號就會開啟側翼的擋拆(Side Screen)。請注意進攻球員的落位,這是 1-2-2 低落位,一旦二號將球傳導至弱邊,餵球給五號的機會於焉產生。

POR 060127 vs

圖 2-1

POR 060127 vs

圖 2-2

POR 060127 vs

圖 2-3

POR 060127 vs

圖 2-4

POR 060127 vs

圖 2-5

9:45[]

非常簡單的 Flex 的應用,目的仍然是帶出四號的低位要位機會,與上一個 play 有許多相似之處。請注意拓荒者在比賽中不斷強調的東西:尋找低位。

圖 3-1 中,籃網的 X3 對於四號所做的阻擋相當有效,可以適時減緩 X4 防守四號要位的壓力;圖 3-3 與 3-4,是一號的兩種傳球選擇。圖 3-3 中,三號得球後也可直接與五號開起擋拆;而圖 3-4 中,四號得球後,其餘四人即向弱邊移動,製造其清邊單打的機會(Isolation)。

POR 060127 vs

圖 3-1

POR 060127 vs

圖 3-2

POR 060127 vs

圖 3-3

POR 060127 vs

圖 3-4

9:05[]

來看一個拓荒者關於攻守轉換的早期攻擊。圖 4-1 中,二號把球帶至角落(Corner)的舉動並不值得鼓勵,因為球在角落很容易被夾死;而拓荒者這麼做的原因,或許是為了讓出中路給後面連續空切進籃下的球員。

如圖 4-2,二號有:一,餵球給四號;二,吊球(Lob Pass)給拖車五號;或三,吊球給側翼切進籃下的三號等三種傳球選擇。如果機會通通沒有打開,則必須在隊球的包夾來臨之前,傳球給側翼的鋒衛球員。圖 4-3 是一個合理的接續變化(Continuity):擋拆。

POR 060127 vs

圖 4-1

POR 060127 vs

圖 4-2

POR 060127 vs

圖 4-3

9:00[]

一個設計精巧的 Boxset。圖 5-1 與 5-2 是同樣的配合,只有方向不同。四、五號分站罰球圈兩側作為掩體,三號先佯向外切,繼而通過四、五號的雙擋切進籃下;一號則自外圍繞過兩掩體的上方,跑出第二個傳球選擇。

圖 5-3 接續 5-2 的演變,一號得球後,三號立刻利用雙擋返回罰球圈附近得球,以施展中距離投射。但真正的關鍵不在此,而是界外的二號傳球入場後,搭配一號、五號與四號所形成的 Single-double,如圖 5-4 所示。圖中,二號選擇走四、五號的雙擋出來接應;四、五號旋即拆開,分別至低位要位與拉到外面投中距離。

POR 060127 vs

圖 5-1

POR 060127 vs

圖 5-2

POR 060127 vs

圖 5-3

POR 060127 vs

圖 5-4

8:30[]

又是一個由 1-3-1 落位起始的漂亮變化,與 10:50 的 play 其實都可以算得上是 Princeton Offense 的應用。圖 6-1 中,四號於高位掩護完畢後,轉而至弱邊提供二號一個下擋(Down Screen)。由此,四號、二號與一號,圍繞著禁區附近開啟了一個 Triangle Game。四號與五號的掩護讓防守球員(尤其是防守四號者)將注意力分散到二號身上,可拓荒者真正的目的還是四號的低位;四號接著藉由一號的底線掩護(Base Screen)迅速拉到強邊要位,接應三號的餵球攻擊籃框得手。如果四號與五號的雙擋造成防守球員換防,那麼四號在強邊的要位將因為錯守而顯得更加恐怖。

POR 060127 vs

圖 6-1

POR 060127 vs

圖 6-2

7:55[]

如圖 7-1,還是找低位。左邊沒有機會,轉傳到右邊再來。搭配中路二號與五號的空手掩護配合,使得右翼的三號有兩個傳球路徑。球交到四號手上後,二號與三號是一個 Post Split 的配合,三號的移動路徑也很像 Flare Cut。如圖 7-2 所示。

圖 10-1 亦可作為圖 7-2 後的接續演變。一號 Flare Cut 得球後,與五號在高位開啟擋拆(Mid Screen)。

POR 060127 vs

圖 7-1

POR 060127 vs

圖 7-2

POR 060127 vs

圖 10-1

7:15[]

UCLA Cut 搭配擋拆的配合。拓荒者也經常使用堆疊,不論是低位或高位。圖 8-2 中,高位堆疊搭配擋拆,有外線的四號 Pop 到外線,五號則 Roll 進內線,製造兩個強邊的傳球機會。請注意,自強邊帶球切往弱邊,也能夠製造弱邊一號、三號不錯的空檔投籃機會。

POR 060127 vs

圖 8-1

POR 060127 vs

圖 8-2

6:38[]

Single-single 的另一運用。強弱邊交換後,選擇餵球或擋拆,簡單明瞭。

POR 060127 vs

圖 9-1

POR 060127 vs

圖 9-2

POR 060127 vs

圖 9-3

5:45[]

雖然同樣是 Single-single,但事實上,這個 play 是針對籃網的區域防守而來。二號自右翼溜底線至左側時,X1 並不會跟到強邊,而選擇防守四號,X4 則負責跟二號到外線。一旦四號也來到左邊要位,將形成短暫的 Overload,逼迫 X1 跟防;如此一來,二號與四號在強邊都將擁有錯守的優勢。

POR 060127 vs

圖 11-1

POR 060127 vs

圖 11-2

4:55[]

前面提過,拓荒者的早期推進講求 Direct Post(或稱 EO Post),也就是把球餵進低位。右路的三線是其基本形勢,如果搭配弱邊的開後門,也是非常有效的攻擊籃框之法,但拓荒者並無此意圖。餵球失敗後,立刻轉傳弱邊繼續找餵球機會,同時,一號也向上掩護五號空切籃下。注意,小個子球員為禁區球員提供背擋(Back Screen),讓禁區球員切進籃下要位,也是拓荒者經常使用的手法。

POR 060127 vs

圖 12-1

POR 060127 vs

圖 12-2

4:10[]

Single-single。

POR 060127 vs

圖 13-1

POR 060127 vs

圖 13-2


第二節[]

第三節[]

第四節[]

參考資料[]

Advertisement